中新网太原9月5日电 (记者 李新锁)中德智库专家4日在山西呼吁全球加强能源转型互鉴,务实合作推进“双碳”。
作为中国煤炭大省,山西能源转型极具代表性。在欧洲,德国也曾是煤电大国。4日,在中欧清洁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中德智库专家围绕能源转型各抒己见。
“欧洲很多国家也是煤炭大国。德国一些煤矿停产后把设备卖给中国,英国决定2024年关闭最后一个煤矿。”中国投资协会能投委专家委员会主席石定寰说,中国能源转型之下,欧洲“减碳”政策、经验、技术可资借鉴。
几个月前,德国把碳中和时间从2050年调整到2045年。此前,德国工业革命同样是基于化石能源。
“面对碳中和,德国今后基本上全部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在过渡期,我们更多依赖天然气。”通过线上渠道参会的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能源政策司司长托斯滕·赫丹说,德国将在2038年之前彻底“去煤”,未来可能还会调整目标。基于此,在碳权交易、金融投资等市场因素调节下,“去煤化”可能会更早实现。
托斯滕·赫丹表示,德方愿意分享自身在能源转型领域的经验、教训,并且支持和中国相关机构展开务实合作。
德国博众能源转型论坛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为德国、欧盟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清洁能源转型提供学术严谨和政治可行的研究成果,是中德能源转型一期与二期合作项目的德方执行机构。
当天,线上参会的博众能源转型论坛总干事帕特里克·格雷琛表示,德中两国都是制造业和全球贸易大国,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面对碳中和,两国有很多共同挑战。
回顾德国能源转型得失,帕特里克·格雷琛建议中国要有系统性顶层设计、法律体系,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
帕特里克·格雷琛建议,中德双方可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转型、电气化、提高能效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作出庄严承诺,变革速度非常之快。”博众能源转型论坛国际项目主任杰西·斯科特说,我们期待和中国互学互鉴,努力学习如何实现清洁而中和的经济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