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台,是除了本乡镇的人,大多数的当地人都不曾听过的一个小村子,却是我打小就熟悉的“老家”,虽然我从未在这里生活过。边台,是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的下辖村,距离灵丘县城不过20多公里,与游客熙攘的千年古刹觉山寺、车河有机农业园区、桃花山风景区一线,却鲜为人知。村子周遭被大山围绕,相较县城的气候,这里冬暖夏凉。山脚下、河沿边,偶尔有几块被不规则开垦出来的小面积农田,这是村民养家糊口的主要来源。土壤含沙石多,产量欠佳,种植最多的要数土豆、南瓜、谷子了。出村子、去自耕地,必然要经过村前那道深深的河沟,于是,村民们在河沟上架起一座木桥,把村里村外联系了起来。后来,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出行问题,爷爷自掏腰包买来钢筋水泥,由村民们自己动手,把陈旧的木桥升级成坚实而宽敞的水泥桥。这桥,能通车了,这桥,一用就是几十年。在我的记忆里,边台多少年不曾改变。家家户户是木质的矮门矮窗,或陈或朽。小小的院子都是土打底,上面疯跑着随时随地拉屎的土鸡。村道也不宽敞,墙根不堆放杂物的前提下,勉强容得下一辆小轿车单向通行,走几步就有羊粪、驴粪以及其他不知名粪便的出没,即使选择性地走,鞋底也免不了沾上些。但我却从不觉得脏乱,反倒觉得这儿是个可亲可近的地方。这里,民风淳朴,家家户户从不锁门。每次回老家,赶上乡亲们外出锄地不在家,推门进去即可,要是饿了揭开锅盖,没准还可以吃到热乎乎的红薯、玉米和土豆。这里,一家有事就是全村人的事情,都会赶来搭把手,即使有的人已经搬到外村、县城里,村里人也会专程赶去帮忙,哪怕是送去一声问候。村边上,还保留有我家的核桃树,核桃成熟的时候往往没时间回去把这些果实敲打下来,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乡亲们去帮忙采摘、打包,让村里往来县城的班车捎来。一同捎来的,还有他们刚刚收获的土豆、南瓜、玉米棒子。清楚记得2017年清明节,回到这里上坟的时候,听到老人们这样说,老房子都要拆了,国家要给我们建楼房。我心里不知是何滋味,喜?大家能赶上好的政策,住上集中供水供暖的楼房,生活质量会有不小的改善;忧?楼房、商业化是不是会隔断淳朴的民风?2019年,房子建好了,村民陆续住了进去。第一次看到,令人震惊:统一的4层米色小洋楼,大落地窗、大晾台,联排依势而建。一共有15栋,解决了周围沿河3个村子360余户村民的住房问题。洋楼区设有文化广场、民俗展示区,还配备了健身器材,道路宽敞,安装着太阳能路灯,满植花草林木,村容整洁,配套着分类垃圾桶、文明标识,俨然一副小城市的模样。河道上的桥也变多了,形状各异。寻着一阵越来越近的摩托车响声望过去,是边大爷,“老远看着像是熟人回来了,过来一瞧果然没错。你看那户,就门口晒着木耳的那个,那就是我家,门没锁,你们快进家坐。”边大爷也不过50多岁,只是辈分大,浓眉大眼,声音浑厚有力,皮肤黝黑,很结实的样子。边台地少薄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村的姑娘都愿意嫁到外村去,外村的姑娘却不愿意嫁进来。勤快的边大爷一边种着地,一边跑县城帮人盖房子挣钱,快40岁时,才娶到老婆。结婚没多久老婆怀孕生娃遇到大出血,村里产婆也毫无办法,在赶去医院的路上人就没了,留下一个尚在襁褓的男娃和人到中年的边大爷。要独自拉扯孩子,边大爷只能守家种地,靠天吃饭,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再做其他打算。“都快晌午了,正好我买了肉和酒,必须留在我家吃饭。”边大爷拽着我们进屋坐下,怕留不下客人,把厨房的砧板菜刀拿出来,在客厅跟我们边聊天边备菜,说着拉开冰箱说,“看,东西全乎着呢,可一定要吃了再走。”一会儿又指着北面卧室的一排罐子说,“去年大棚种的白菜个大、产量大,我腌上了,现在吃起来味道正正好,走的时候给你们带上些。”没多久,五六个盘子就在桌上摆好了,还有一锅金灿灿的小米山药饭,腾着热气。边大爷兴冲冲地细数着他身上发生的变化:这屋里除了家具,其他都是政府给安置好的;孩子上高中了,能考上大学就去读,考不上在村里也能不愁吃喝与生计;现在地还在种,不愁没得吃,还有了其他来钱处,乡政府给他在移民搬迁的后勤上安排了工作,这个台阶缺角了补点水泥,那里墙面有点瑕疵刷下墙面,凭自己的手艺在村子里打工,工作不累,每月有几千块钱的稳定收入……听着他说,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发现更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没多久,走到爷爷修的那座桥的位置,桥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架白玉石观览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事物也该如此,比如这座桥。这些年,在扶贫政策的不断扶持下,政府对边台及其周边沿河的村子也有新的发展规划——移民搬迁。搬迁的同时,扶持村民们利用山地优势发展家畜养殖,结合气候特点,修建大棚种植白木耳、羊肚菌、百合花,组织村民排演民俗实景演出,下一步还将招商引资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旅游。而这一系列的产业都离不开人力的支撑,因此便掀起了“返村潮”,老少男女们足不出村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也为村子的可持续发展、为脱贫不返贫夯实了路基。以往,新闻里听政策、文件上看措施,却不曾发现扶贫脱贫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边,尽收于自己眼底。把自己的所看所想讲出来,不就是讲好、学好正在发生的党史吗?村子有人气,百姓有心气,日子才能更红火。看着新边台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我舒坦;能作为新旧边台的见证人,我自豪;能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在政策的引导下以无数人之力汇聚出的时代温情,我也深感荣幸。桥边驻足顾盼,神往乡亲如火如荼的民俗演出;桥上一来一往,寸步易景领略新村风貌。现在这桥,联系的不仅是村里村外,它架起的是村里人的小康幽径,架起的是城市人的乡村情结,架起的更是人人安居乐业的嘱托与承诺。
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