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乳奉亲、卖身葬父、扇枕温衾、涌泉跃鲤等中华传统二十四孝道;孔融让梨、铁柱磨针、悬梁刺股、毛遂自荐、水滴石穿、亡羊补牢、愚公移山等励志传说;身边的好人好事、村里的民间传说……留心的人们会发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外墙上一个图一个故事,增加了浓浓的乡村文化气息。有了文化的滋养,潜移默化地丰富了父老乡亲的文化内涵,让主导者在乡村振兴中不再单调地建小广场、设木栈桥,而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美化了乡村,提高了品位。
乡镇振兴要接地气、贴民心。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无不与乡村文化有关,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实现的灵魂与价值指引。遵循本土文化、借力传统文化,让乡村文化更接地气、更贴民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和价值所在。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的新书《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论述了乡村振兴与乡村价值的关系,提出忽视乡村价值、另起炉灶的乡村建设,是无根的乡村、无根的文化,往往会成为空中楼阁和摆设,这方面的教训并不少见。需遵循寻根的路径,发现传统文化载体,为乡村振兴提供依据。乡村振兴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五句话20个字,精准概括、对照落实,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乡村振兴要守住魂、留住根。渗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巧妙地将现代性因素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同时要在保持自身传统和特质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找到新的切入点,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因素的促使下找到新的生长点,让现代因素在传统文化的助推下大放异彩,这样弘扬传统文化才不会丢了魂、变了根。或在小广场内塑几尊雕塑,或在外墙上描几幅图画,就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厚重来熏陶现代文化的发展。“我们既要发现乡村价值,又要分析乡村文化的载体,揭示乡村价值体系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使更多的人明白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懂得如何在乡村发展中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朱启臻说,“让村民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充分体验到乡村文化可以带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