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前的抗日红色基地,到80年代的农业特色乡镇,再到如今着力打造的旅游文化名乡,近年来,靠着“旅游”和“农业”两张名片,高平市原村乡的香菇种植、薯类种植、黄芩茶等特色传统产业远近闻名,全域旅游也在长平大地崭露头角,原村“本色”初步显现。
传承红色基因
原村乡陈山村是高平抗日县委旧址所在地,战火纷飞年代,高平人民曾在这里浴血奋战。七庄河民兵连就是其中一支十分英勇的部队,在连长张建业的带领下,他们团结一致,抵御外敌,让日军闻风丧胆。原村乡窑则头村村民张海民深情地为我们讲述着父亲张建业的故事。他说,父亲张建业当时是民兵连长,他们的民兵连在七庄河很有名,经常夜里去破坏日本人的交通和电线,还制造了水雷、地雷等多种武器,日本人根本不敢来这里扫荡。
如今,高平抗日县委旧址已经被晋城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来这里感受顽强抗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在读大二的薛锰钊就是趁着放暑假的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前来参观,感受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参观过后,她内心触动非常大,并激动地说,“通过参观,我感觉抗日的艰苦历史不仅仅是在书本上,都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老一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学会珍惜。”
发展特色农业
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是老一辈革命人留给后人朴素的发展理念,也是原村乡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的红色基因。70年来,原村乡党委政府坚持想民所想,为民所需,他们依托有利的地理优势,立足原村实际,找准优势和定位,开辟了发展特色农业的新路子。
高平市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原村乡特色香菇种植的典型,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让老百姓受了益。原村乡常庄村村民王瑞英就是受益者之一。她告诉我们,从2015年开始,她在金田公司承包了两栋香菇棚,一年一栋棚可以赚两万至三万元钱,两栋棚一年能挣六万左右,公司负责技术、销售,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不出家门就能把钱挣了。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户生产经验不足的问题,金田农业还承接了国家农业部“2018年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大力推广自主研发的香菇“智慧菇房”,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发财致富。
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不仅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也让原村的特色农业远近闻名,并形成产业集聚。千亩香菇种植基地、千亩红薯种植基地、千亩黄芩种植基地……这些新发展起来的基地都为原村“本色”的绘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造农旅小镇
人们常说原村风景美如画,不仅是这些农业基地的功劳,更与其境内的名胜古迹密不可分。近年来,原村乡党委政府从古建修复入手,相继完成了国宝万寿宫、陈山抗日县委旧址、国民革命军陆军十七师纪念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并启动了明公源亲子农旅小镇项目,打造一流的研学旅行基地。今年年初,原村乡又积极策划和打造了“过大年来良户”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央视等多家媒体多次对良户村进行报道,良户古村也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和山西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现如今,“旅游+农业”已成为原村乡的两张名片,原村乡党委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全力发展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确立了“一环一轴两翼五区”的产业融合空间格局,倾力打造农旅小镇。
原村乡乡长司向荣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打造金田农业、晋宝绿珍、七庄河黄芩茶为龙头的核心品牌优势,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科技的融合,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将良户、万寿宫、安贞堡、龙凤树、陈山县委旧址等多景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发展全域旅游。(明全贵 郭婷婷 张雪婧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