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等部门12月18日公布《关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运工作的意见》,要求铁路部门采取一些惠民举措,鼓励“反向春运”。这当然值得倡导。所谓“反向春运”,就是指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亲人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来,此也谓之“反向团圆”,近两年来已成为不少年轻人与父母亲人共度春节的新方式。这样,家人可以共享、体验一下城市节日生活,有更多的团聚时光,让子女更多地尽孝,还能更省钱更轻松。
其实,“反向春运”除了利于家庭成员的团圆幸福,更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最突出的好处:一方面是有利于缓解春节交通运输压力和更好地保障春运安全。因为,节前返乡,归心似箭,也是春运压力最大、最容易发生不安全问题的时段;另一方面是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留在城市过年,可以缓解城市春节劳动力短缺问题,确保节日期间商品供应、城市居民生活服务保障的正常运转。
很显然,“反向春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此写入春运工作指导意见,更彰显出其社会意义。当然,“反向春运”并非一好百好,也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关注,如许多打工者平时在工地干活,过年时他们的住所问题如何解决,租住房或住旅馆能否给些优惠?还有节日文化生活,还有他们的父母家人出行乘车,等等,许多情况很现实、很不容易,恐怕也会让一些打算“反向团圆”者左右为难,踟蹰不前。
可见,“反向春运”并非一厢情愿,不是铁路部门的“独角戏”,也不是“鼓励”一下那么简单,新风尚的形成,更需要社会力量合力助推。如交通运输方面,票价优惠莫限于火车票,公路、水运、民航等,是不是都应该推出一些优惠政策?让利于民,值得交通运输部门予以整体思考。在文化生活方面,无论在哪里过年,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里,都讲究一个“年味”,无疑,反向团圆者在这方面更需要社会能准备一份温馨的“文化大餐”,如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不妨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免费或优惠开放,社区能够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联欢、慰问活动,让来城里过年的老人和留守儿童们享受一番城市的快乐。这样,有“年味”,也才能激励更多人的反向团圆。
反向到城市里来过年者,多是最基层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虽平凡,对城市的贡献却不小,城市建设、环境清洁以及平时大量的服务保障性工作全靠他们来完成,过年过节,有他们守护,居民就会多一份放心,少一些诸如水暖设施堵了、坏了没人管等“囧事”。毫无疑问,他们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奉献者,也当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特别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离不开他们,过年过节也要学会体谅、感恩、回报他们一番。
总之,“反向春运”由全社会来合力助推才更有力量,有关部门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来支持推动“反向春运”,成就更多人“反向团圆”的过年方式新体验、新选择。(贾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