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太原三十七中进行了初一均衡编班,13个班的618名学生参与分班,现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干部等共同见证了分班过程。从这天起,全市小升初的孩子们将迈入人生新的阶段。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如何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生活而不掉队呢?记者现场采访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初一班主任老师。
问题一:学业增多无所适从
一进入初中,许多同学会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比较松。初一开始,除了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外,还要接触七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
班主任建议:冯娟老师说,刚上初一,随着科目的增加,孩子的成绩有可能与小学阶段产生落差,此时,家长和孩子都会产生焦虑情绪,认为每天学习时间不够用,学不完知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此时,家长和孩子都要坦然面对成绩,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行时间管理,与老师协调配合,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家长切忌盲目为孩子报许多课外辅导班,或额外为孩子加压,导致孩子厌学等情绪的出现。
问题二:自理、自律能力差
部分初一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凡事认为“这和我没关系”,甚至有的学生还在看低幼动画片,心智欠成熟。
班主任建议:罗惠琴老师认为,从小学到初中,看似简单的跨越,实则并不简单。进入初一,孩子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角色定位,不再是儿童,而是有担当的青少年。这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其实需要长期的铺垫,在孩子五、六年级时,家长就应该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培养孩子的自理、自律能力,让他们适当地做做家务,对于孩子玩电子游戏要有原则地进行时间管理等。
问题三:思维习惯有差异
小学时轻松就能得100分,初中却不容易,这让刚入初中的很多家长和孩子很沮丧。
班主任建议:赵辉老师说,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非常关键。学习的知识难度和广度在增加,因此,在平时,做题、读题、听课都要专注,养成好习惯,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总结,有主动探究的能力。
不论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还是心理方面,在新的阶段,总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和孩子们要做好预判,智慧应对。
本报记者 张晓丽
原标题:班主任告诉你:小升初咋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