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 >

太原晋源区:打通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0-11-19 17:00:26 |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19日电 近日,随着西镇村通往龙山景区停车场的道路最后铺油完成,标志着太原市晋源区22条城乡道路改造全面完工,打通了城乡结合部百姓便捷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望着新完工的如游蛇般蜿蜒于山间的道路,龙山文物保管所副所长郝晓亮说:“以前这条路弯急坡陡,很多自驾游的人到了这儿就不敢上山,现在铺设了减速带,新修了排水沟,停车场也进行了改造提升,不仅给游客创造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也提升了旅游体验和景区的环境形象,真正实现了城景通、村村通、景景通。”

晋源区新闻中心供图

晋源区山川各半、乡大城小,“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艰巨而繁重,城乡结合部市政路与县乡路连接更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短板、弱项。今年以来,晋源区围绕打通断头路、修补破损路、拓宽瓶颈路、改造砂石路、连接城乡路,以“路美、景美、环境美”三美为要求,以“洁化、绿化、美化”三化为抓手,以“畅、安、绿、美、实”为重点,投入3000万元,改造城乡结合部道路22条13.5公里。

工程自6月中旬启动以来,晋源区交通运输局严格工程建设标准,明确建设、监理、施工三方权责,将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施工贯穿于工程建设各环节,克服地理位置偏僻、施工难度大、雨季施工不便等困难,全面开展城乡结合部道路改造畅通工程,做到安全、防护、排水等附属设施“三同时”,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

由西峪社区通往长风西大街的神堂沟北路,全长1.3公里。以往路面坑坑洼洼,遇上大雨积水近一米深,车辆无法通行,周边居民怨声载道。随着道路改造的完成,西峪社区门口也进行了整修铺油,居民出行再也不用发愁。与此同时,对电西社区和太化六千平小区居住的居民而言,自从一电厂拆迁改造以后,出门能走的只有一条土路,路面扬尘大,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连接晋阳大道和冶峪快速路的柏油路贯通以后,居民出行也更加顺畅便捷。

晋源区新闻中心供图

王郭村东307国道旁地势低洼,清水河堤岸土路潮湿泥泞,位于此处的太原市旭恒纸制品有限公司,货物运输车辆时常陷入泥泞,形成两条又长又深的车辙,给货物运输带来不便。6月底道路改造工程启动以后,工人昼夜施工,不到一个月时间,307国道通往厂区的道路修通,货物运输量也与日俱增。王郭村村民常荣生是旭恒纸制品公司的司机,谈到修路前后的变化,他说:“以前路不好走,每天只能跑两趟,现在每天能跑四趟,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在紧邻南张村的太原传化公路港内,即将驶往全国各地的运输车辆来往穿梭,一片繁忙景象。南张村村委会委员孟五儿说:“现在南张村有90余人在传化公司拉货跑运输,30余人在公司内做保洁,在公司附近出租门面的也有30余户,传化物流带动全村200余人就业。”据介绍,太原传化公路港物流项目自2018年1月正式运营,目前,进出港货车流量3000辆/日,货物吞吐量8000吨/日,年营业额突破4亿元。

为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服务水平,晋源区将“四好农村路”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以区为主、分级负责、群众参与、保障畅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创新“路基养护社会化、路面养护专业化、桥梁养管经常化、小修保养合同化”的四化模式,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及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引入社会资本力量,提高养护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同时,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百村景区化”建设,大力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人在路中行、如在景中游”的行车环境。

截至目前,晋源区境内公路总里程达537公里,其中建成“四好农村路”173条495.69公里,管养机构设置达100%;宜林路段县乡道绿化率达80%,优良率达88%;5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通公交”,全区共开通公交线路21条,日均客运量达到56530人次;全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达到4A级水平。全区共建成鑫汇源仓储、天晋物流等综合物流站场6个,在建2个,即位于高家堡村北的天和顺物流有限公司和位于枣园头村北的万国云物流有限公司,各镇(街)综合物流交接点实现全覆盖, 57个建制村全部设立物流服务站点,构建起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这些道路,散落在城乡、山川,连接起晋源区‘三带六园’主干路,不仅完善了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也打通了横亘在城乡间的阻碍。同时,也为实现景景通、城景通创造了条件,对晋源区建设创新转型先行区、文旅融合示范区、生态宜居标杆区具有重要意义。”晋源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郝志会介绍。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畅通了城乡微循环,为晋源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晋源区以“四好农村路”带动“百村景区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村民们创业干劲十足,大力发展玉露香梨、草莓、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依托顺畅的交通网络,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花塔、赤桥、北大寺、王郭等9个村恢复一度荒废的农田3000亩,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古城营村、庞家寨村等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占地4万亩的全省最大花卉产业基地,发展“美丽经济”,构建美丽产业链、芳香产业链、甜蜜产业链、色彩产业链,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6000余个;杜里坪村抓住红色旅游机遇,办起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参观,高效畅通的公路网络让村民走出大山,在奔小康的路上齐头并进。(杨润德 崔莉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