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 >

关注冬日坚守岗位的供热人 最冷的天里流最多的汗

时间:2020-11-27 22:02:29 | 来源:太行日报·晚报版

□文/图 记者 曹毅

室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如春。前几日的降雪也将我市的最低气温拉到0摄氏度以下。为了应对降温带来的挑战,保证千家万户的正常供暖,市热力有限公司下属的10个供热分公司铆足干劲,全员值守完成供热任务。近日,晚报记者深入到市热力有限公司区域二公司相关换热站点,感受一线供热人在冬日中的辛苦和坚守。

每周五,程伟峰会召集所有班站长总结查找一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李罗义在管道井内抢修

张炜查看管道有无滴漏

上周五的晚上,晋城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降雪。

天气降温的消息,市热力有限公司区域二公司经理程伟峰是在当天下午的生产会上了解到的,这位已经在供暖行业摸爬滚打了21年的行家里手意识到:“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大考’即将开始。”

区域二公司是目前最大的分公司之一,共有41座换热站,负责366万平方米的供热服务,红星街以南、太行路以东以及中原街两侧都是他们的供热区域,甚至包括金村、龙化等偏远地区。

1999年,大学学习热能动力专业的程伟峰来到市热力有限公司做了一名“拿火耙、戴手套、捅火、排污、放灰”的司炉工。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每年冬天第一个降温天是最关键,也会是最累的。”

会议还没结束,程伟峰就拿出手机,在微信工作群中通知41座换热站的站长做好天气降温的准备:“测算用热、排查漏点、应急抢修突击队随时准备。”

几分钟后,测算用热的回复开始在手机屏幕上不停闪烁,程伟峰专门看了一眼凤鸣西站站长李罗义的回复:“平均温度基础上再增加一度。”随即打开手机上的“智能热网监控平台”,查看凤鸣西站的相关设施,“这个站点住宅众多,管网老化,外墙保温还差。”

接到程伟峰的信息时,凤鸣西站站长李罗义背着两米高的人字梯刚刚回到站里,“一下午为五六家住户开了供热阀门。”

每年的11月15日,是缴纳取暖费的最后期限,如果还不缴费,视为今冬不用暖,工作人员会关上供热管道的锁闭阀。往往很多住户是被关阀门后,才想起没有缴费,“尤其是在降温天,重新开阀的用户会出现聚集激增。”由于站里人手不够,分公司又派了两个临近站点的工作人员来帮忙,“分成两班,还是忙得不可开交。”李罗义说。

凤鸣西换热站每年为3200多户居民提供供暖服务,供热面积达到35万6千平方米。尤其让李罗义头疼的是,住宅众多但又分布的很散:“凤鸣小区、白纺小区、工行小区、上辇独家院……”这片区域大部分的楼房没有管道井,需要背上梯子爬上很高的地方开阀门,再加上没有电梯,一趟下来,早已汗流浃背。回到站里后,站内的燥热将他刚刚落下的汗珠又微微沁起,个子不高的李罗义笑得有点苦涩:“每年只要开始试水,晚上担忧的都睡不着。”

相比爬高上顶开阀门的辛苦,让李罗义更为发愁的是程伟峰安排的第二项任务:“排查漏点。”

“每年下雪天,是排查漏点的最好时间,如果有漏点,地面的雪就会化的快一些。”二公司副经理孙红星告诉记者。由于凤鸣西站服务的供热范围老旧小区较多,供热管网老化也比较严重,“很多地方都是几十年的管道”,排查漏点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

在李罗义的抢修记录本上,从10月下旬试水开始,凤鸣西站已经发生五次漏水抢修。

最近一次发生在11月4日,当天晚上九点,换热站里水压开始不断下降,李罗义判断:“一定有地方在漏水。”但是,漏水点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如果不及时处置,整个片区都可能停暖。赶不上穿雨靴的李罗义拿上手电筒就开始挨个排查。

晚上11点,凤鸣小区81号的一家住户打电话说自家的阀门锈死打不开了,需要帮忙处理一下。当李罗义拿着工具打开管道井检查的时候,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原来找了一个晚上的漏点在这里。

这是凤鸣小区81号——83号三栋楼的主管网,由于热气太大无法直接进入,李罗义只能通过相邻的管道井找机会,由于管道井设计建设的时间太早,“只有两个水管”,要想通过,只能从出水管和回水管中的凹槽里慢慢爬过去。

艰难的爬行后,从后侧方跳进管道井,李罗义终于看到了这个漏点,“在这三栋楼的主管网上有一个直径三公分的口子,正在不停冒热水。”他马上拿出手机拍了视频,一边向分公司请求应急抢修突击队进行抢修,一边通知换热站值守人员将这条管网暂时关闭。这时李罗义才发现,自己由于没有穿雨靴,双脚已经深深的陷在管道井底的污泥里。

每周五上午,区域二公司会召开所有班站长参加的工作会,“总结查找一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会议的效率,程伟峰总会规定一个主要议题。

李罗义负责的凤鸣换热站由于“管网老化跑冒滴漏”失水量最多,而2018年刚刚建成的金村站也存在失水量不少的情况,一天失水30方左右,这引起了程伟峰的注意。

多年来,市热力有限公司不断提升自动化改造水平,尤其是今年通过铺设光纤,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日常管理效率和水平,尤其是“智能热网监控平台”手机APP的上线,更让“换热站无人化值守”成为可能,“现在在手机上,就可以对换热站所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非常方便。”

金村站属于区域二公司最先进的一个站点,管道新、设备新,换热站设计供热能力40万平方米,目前实际供热20万平方米,完全能够满足无人化值守的各项要求。

“这样一个站,为什么失水也这么严重?”程伟峰问。

“放水太严重了”金村站站长张炜解释道,“管道没有跑冒滴漏,但是村里约50%的用户安着水龙头。”

这位带着黑框眼镜有点婴儿肥的年轻站长是个“90后”,他不仅是金村站的站长,还兼任霍秀村换热站站长,两个相连的村子一共有2032户入网供暖,但是一大部分是农村独家院,很多人在暖气改造时就加装了水龙头,“村里很多人会用暖气里的热水冲厕所。”按照规定,这样的水龙头必须拆除。

相比凤鸣西站需要抢修,张炜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怎么和用户打交道上”。刚刚上任两年的他坦言:“需要讲究方法。”为了解决失水太多的问题,张炜开始挨家挨户进行上门回访:“一个是看看用户家里暖和不暖和,另外就是看看用户有没有安水龙头。”

霍秀换热站是由村里原有的锅炉房改造而成,三十多平方米的站房每天的温度达到二十五六度,两年前搬进去的凤尾竹,已经长到了两米多高。站内运行设备发出的噪音让耳朵很不舒服,“就在这种噪音环境里,每天晚上站长和副站长轮流值夜班。”程伟峰告诉记者,在将近150天的供暖季里,站里工作人员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这里。

然而,张炜却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是晚上听不见这种噪音,反而睡不着,没响说明机器坏了!”除了这个职业病,他还有另外一个习惯:“无论去到哪儿,都先去摸摸暖气片。”

张炜的孩子只有两岁半,早上七点多就把孩子送到父母家,然后开车半个多小时才能到站里,如果赶上值夜班,第二天七八点才能回家看孩子。以至于孩子现在已经习惯看见“视频里的爸爸”。每年一到十月份,张炜总会发一个朋友圈,告诉朋友们“请勿打扰,开始闭关”。

遇到降温天气,对于张炜来说,要“时刻做好准备”,因为自己是区域二公司“应急抢修突击队”的一员,随时做好应急抢修准备,“供热人就是在最冷的天,流最多的汗。”张炜说。

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供热人的辛苦,是他们在寒冬里守护着城市的温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