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 >

转型蹚新路 巾帼有力量——山西省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1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

时间:2021-03-08 22:01:39 | 来源:山西日报

转型蹚新路 巾帼有力量

——山西省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1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

团结带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

太原市万柏林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张素龙

2020年,万柏林区妇联积极打造“锦绣姐姐”工作品牌,充分发挥理论引领、活动引领、服务引领“三位一体”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妇女事业再上新台阶。

区妇联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造工作品牌,组建“1+4+N”的“锦绣姐姐宣讲队”,即一支宣讲总队,四支宣讲分队,N个宣讲小组。权威专业宣讲分队、春风化雨宣讲分队、知行合一宣讲分队、寓教于乐宣讲分队四支队伍分别由理论骨干、妇联干部、巾帼典型和广场舞骨干组成,针对不同的受众,区妇联选择不同的宣讲队伍,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活、讲深、讲实。

专注线上线下活动引领,区妇联动员妇女和家庭积极参加太原市妇联最美声音、最美情境、最美话题、最美问答、最美队伍的“五美”家庭亲子阅读系列活动,全市共计41.3万余人直接参与,阅读量达2000多万次,77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疫情防控期间,组建“爱心妈妈”队伍,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区妇联积极开展线下活动,在全区组织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集活动,评出优秀作品,在和平公园和区政府集中展出。组织近200场社区家庭教育公益巡讲,覆盖全区15个乡街137个村(社区),受益群众近万人。

建立反家暴联调机制,“联”字先行。区妇联联动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形成多元解纷工作格局,开展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对家暴案件进行跟踪回访与疏导,帮助当事人情绪转移,有效避免了“小变大”“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结合“三零”单位创建,在西山九院小区挂牌反家暴调解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妇联执委轮值值守,专业律师进驻服务,运用大数据网络,联动各基层派出所,尝试超市点单式调解服务,受到广大妇女群众欢迎。

本报记者杨文俊整理

以生命赴使命 用初心践党心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护士长 罗珊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和一名党员,我内心无法平静,多次向医院党委递交请战书。2020年2月15日,我接到支援湖北命令,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

方舱是由会展中心临时改建而成,抵达武汉后,只有1天准备时间,200张床位要全部开放接收新冠肺炎患者。我们改布局、凑物资、想办法、解难题,开舱两天便收满200张床位,如期胜利完成了收治患者的任务,整理出一套具有山西特色的方舱管理方案。

在方舱,患者所有琐碎事情都需要医护人员完成。从山西队病区到领餐点需要步行近1公里的路程,我们每天需要往返3次,耗时一个多小时。为了保证照顾到每一位患者,我们准备了爱心记录本,挨个询问患者的病情感受、物资需求,在完成诊疗下班前一一落实并给患者答复。舱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通过舱外联动沟通,有时为了一件事情,需要接打十几通电话。在舱内,我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举一动都是对体力的挑战和消耗,但是我们始终牢记临行前的宣誓和肩负的光荣使命,以点点滴滴的小事点燃患者爱的火种。

一次,我看到一位中年男子默默坐在床边,眼眶发红,我走到他身边轻声询问,和他谈心,了解他的家庭情况,鼓励他放松心态,乐观面对生活……我告诉他,我们一定会拼尽全力,默默守护,不负生命相托。此后,我在舱内党支部建立了病友微信群,精准掌握每一位患者的思想情况,在队员和病友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

驰援武汉期间,我所在的医疗队共分管方舱医院1-5舱204张床位,累计收治患者215人,转诊44人,治愈出院171人……终于,休舱那一刻来了,看着最后一批患者出院,大家相拥而泣。我和我的队友在这里诠释了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苍生的诺言。

本报记者杨文俊整理

“我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

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陵川县人社局干部、附城镇台北村第一书记 郭子涵

一年多前,我的父亲郭建平还是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他还在大山中全身心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2019年8月2日,因工作繁重、积劳成疾,年仅51岁的他,不幸倒在工作岗位,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在父亲的告别仪式上,很多台北村老百姓自发远道从村里赶来送父亲最后一程。我深切感觉到了父亲生前所从事扶贫事业的伟大。父亲一直是个一丝不苟、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的人。他突然离去,一定有许多工作还没来得及完成,一定放心不下。作为女儿,我要替他完成未竟的扶贫事业。

父亲去世10天后,我向组织申请,接过了父亲的扶贫接力棒。我下定决心,要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化悲痛为力量,像父亲那样,脚踏实地,竭尽所能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

82岁的侯小毛爷爷早年瘫痪在床,父亲曾到县残联帮他申领轮椅并送到家。侯爷爷流着泪说:“郭书记原想帮我办残疾证的。”我立即与县残联联系,帮他领到了残疾证。

父亲想做而没来得及完成的事情在持续推进。修通了观村到台北村的路,新建了两个蓄水池;完成了危房改造,帮助村民销售小米、核桃等农副产品;连续两年与爱心企业联系,为各家送去春节慰问品;扩大白皮松、连翘苗木种植规模,新增连翘茶加工扶贫车间;完成“煤改电”项目,解决冬季取暖问题……

一路走来,我已经完全是一个台北村人了。那年冬天,大雪封山。村里的奶奶们热情邀我去她们家住,还常给我送好吃的,我心里特别温暖。今年2月25日,我作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奖者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并上台领奖。我内心激动万分。看似是我一人走上领奖台,实际上我接过的是父亲和我两代人的荣誉。这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大家,属于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者、参与者!

本报记者高建华整理

科技创新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霞

我曾经是山西医科大学一名大学老师。2008年,怀揣“生物科技改变人类健康的梦想”创办了锦波生物,立志研发新产品,消除宫颈癌。

2009年,我陆续联合复旦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四川大学等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形成了跨学科的产学研研发体系,组建了科研团队。为了加快科研进度,我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然而,就在科研攻关进入关键阶段时,我患上了罕见的免疫病,持续发烧、免疫力急剧下降,最终不得不采取激素疗法。那段时间,边治疗、边攻关,每天坚持用电话、邮件指挥协调科研工作。经过多方医治,困扰近两年的病痛终于治愈。这激发起了自己创新的动力——要不惜一切代价推动我国生物科技的发展,让科技创新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这些年,我带领科研团队扎根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在示范区的帮助下,完成了总投资2.5亿元,建成占地1.3万平方米的锦波功能蛋白创新研究中心。10余年时间,首次完成了100%人源化III型胶原蛋白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解决了传统技术从胎盘提取胶原蛋白的难题,开辟了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时代。

目前,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5种型别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的开发,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生产完整的全产业链体系;公司研究成果被国际蛋白数据库(PDB)收录,开拓了修复再生新领域,使我国牢牢掌握了生物材料领域的“芯片”,突破了国外对我国生物材料管制,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2021年是我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负责人,我非常珍惜党和政府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的新机遇,非常珍惜山西转型综改的广阔舞台,我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紧抓历史机遇,奋进新征程,力争今年完成国际首个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的产业园建设,把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做成山西省标志性产业,使我省生物新材料处于“全球领跑”地位。

本报记者陈俊琦整理

留守儿童们的“公安妈妈”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临汾市尧都区公安局铁路东派出所教导员 曹国萍

我是临汾市尧都区公安局铁路东派出所教导员曹国萍,是一名有29年警龄的基层民警。

2013年,我刚到派出所时,发现楼道内常有吵闹声,户籍室总挤得水泄不通。民警分工不明确,接处警、办案、社区警务样样管,工作很辛苦但效果不好。作为教导员,我下决心要改变这种面貌。随后,在派出所成立了“三队一室”(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巡逻防控队、综合内勤室),对警力进行合理划分,明确职责分工,激活队伍活力。在派出所办事大厅,认真宣传推广省厅“一网通办”“一门通办”平台,组织开展“五进”宣传和窗口微笑服务系列活动,使公安便民举措在基层落地落实,极大地方便了辖区企业和群众。

临汾惠祥学校是辖区内一所寄宿制学校,共有中小学生一千余名,其中留守儿童占到60%。2012年起,我带领民警们每年“六一”给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书籍、体育用品等,每季度都有女民警到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搞活动。宋艺博涵是一名贫困孤儿,性格孤僻,不和同学交流,我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与学校协商为其减免了学费,每年春节前夕都到家中走访,给孩子送上新衣服和生活用品。渐渐地,孩子变得自信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大幅提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多年来,我们先后帮扶留守儿童465人,他们亲切地称呼我们“公安妈妈”。

工作中,我坚持一条“平安”主线贯穿始终、两张“图表”摸清底数、三项措施管实人口、四级划分管理场所、五个到位确保平安,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消除治安隐患200余处,为民办事50余件,“12345”工作法被省厅、市局采用推广。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年初一,我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一线,带领民警深入辖区开展排查、派发宣传单、张贴海报,开展防疫宣传,对86个检测点进行滚动巡查,先后入户核实人员3000余人。针对160余名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制定了专门方案,专人定点定时跟踪服务,主动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陪伴他们携手抗击疫情,谱写了浓浓的警民情。

本报记者陈俊琦整理

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居民烦心事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负责人、阳泉市矿区桥头街道段南沟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任红梅

段南沟社区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工矿型城市社区。驻区单位是原阳煤集团四矿,已经破产十多年,职工都在外地工作,社区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特殊人群多,是典型的“一老一小一特殊”社区。为此,社区创新性提出“奉献、责任、服务、创新、诚信”的“鸿雁”精神,采取党建为首,居委会和便民服务中心为两翼的“一首两翼”工作法,全面推行、提档升级“鸿雁”系列为民服务活动,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居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造“鸿雁”品牌,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连续三年在辖区及周边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等讲座,长期开办“雏雁”爱心托管班解决外出职工后顾之忧;开展“孝老爱亲妈妈菜”“好家风伴我成长”“跳蚤市场”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党史践初心”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平安家庭”“最美鸿雁”等评选活动,实行“网格五联动”“格事化工作法”全面推进“三零”单位创建。社区“鸿雁”故事飞出了阳泉、飞出了山西,飞入了人民大会堂。

疫情防控,责任重于泰山。2020年春节,我们放弃节假日、坚守岗位,戴上口罩,投身到抗击疫情中。从网格排查、登记、消毒、宣传到大数据排查,从一家一户签订承诺书、告知书到帮助居家隔离居民买菜送米送快递,从挑灯夜战统计数据到披星戴月值勤卡口……没有一个人掉队。今年,河北石家庄突发疫情,致使阳泉全境风险陡增。社区全体人员又一次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我只是基层社区的一名普通工作者,我要继续扎根基层,始终做一名“一句誓言一生作答”的基层社区工作者,为山西转型发展蹚新路,不断凝聚基层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李炼整理

小家政圆了姐妹们就业创业梦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山西黎明天使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金荣

2013年,我从央企辞职,带着上班积攒的10万元开始创业。经过市场调研,最终选择了家政行业,花6万元加盟了北京一家月嫂公司,交了加盟费,租好场地后才发现,加盟项目根本没办法落地,刚刚开张的月嫂公司就悄然关店了。

首次创业失败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我痛定思痛,招募了具有妇产医生背景和儿科医生背景的培训老师、督导老师、市场运营人员,建起了自己的团队。秉承“专业引领行业、口碑树立品牌”的发展理念,在省内率先实行公司化运作、系统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公司渐渐走上正轨。

因为自己是农村孩子,创业后我总想着帮助更多的农村姐妹走出大山,接受技能培训,改变生活。为此,我专门聘请专业医护人员开展月嫂岗位培训,所有月嫂持健康证、月嫂证、上岗证上岗。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先后培训了2000多名优秀月嫂,每月外派高端月嫂200人。

2015年10月,女儿出生,孕育、分娩和照顾宝宝的亲身体验,让我决心建立一个全新的“母婴服务生态链”,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孕-产-育”母婴服务。2016年,我以女儿名字命名成立了小美妈妈母婴集团。目前,旗下母婴业态有小美妈妈产后康复中心、小美妈妈营养月子餐中心、小美妈妈孕产教育中心以及月子中心咨询管理项目等,发展了20多家省内外月嫂、产后康复、月子餐的加盟商及母婴关联业态孵化项目,带动5000多名女性从业,并帮助300多名创业者完成创业。2020年10月,在第二届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风采大赛中,我有幸代表山西省参赛,并以全国排名第三的优势获得“职业经理人组”二等奖。

作为一名家政人,我始终相信小家政也可以有大作为,小家政也可以实现创业者的大梦想。我们希望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参与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优秀的月嫂和相关母婴服务人员,把更多的爱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

本报记者李炼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