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围绕项目转 一切扭住项目干
——我市开发区引领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步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王金枝 通讯员 闫 圆
日前,商务部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开发区考核成绩,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五大类53项考核指标中,有20项指标优于国家级经开区平均水平,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第102位,实现2018年以来三年跃升27位的重大突破。
开发区是转型的主战场、项目的落脚地。2020年,我市开发区(示范区)共引进213个项目,总投资942亿元,以1.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52%的工业投资和36%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解决了全市近20万人的就业,进入了引领全市转型发展的快车道。今年4月,在全省64家开发区考核排名中,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一,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二,其他开发区全部实现争先进位,为我市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以项目引进为抓手
“三个一批”活动成果丰硕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聚焦“六新”赛道,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政策引领,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投资兴业沃土,加快推动一批重大转型项目落地见效,在全市上下形成提质增效促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市委市政府从体制层面强化转型布局,先后出台“支持改革创新发展18条”“先行先试16条”“要素保障20条”“基金生态13条”等8大政策,对项目引进实现饱和政策供给,为全市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各开发区组合运用基金招商、专业化招商、以商招商、“云招商”等招商方式,充分利用郑州招商大会、深圳光博会、上海进博会等会展平台,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户我市。
围绕引进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我市已高规格、高质量举办四期开发区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累计征集项目247个,总投资1014亿元。其中包括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晋钢机电装备产业园项目,50亿元以上的华新燃气总部经济项目,10亿元以上的EMS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高平甲醇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17个项目,以及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纳米抗菌陶瓷建设、年产10万吨环保型制品循环产业链和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助听设备生产等投资额2亿元以上新开工产业项目。这些项目中,“六新”项目占比超过半数,现已有富兰地智能工具、阳城·苏州智慧产业园等80个项目开工建设,鸿硕硬质合金新材料及智能工程装备、康硕(山西)智能制造等53个项目建成投产。开发区作为全市转型发展主战场、主引擎、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以项目建设为核心
“承诺制+标准地”激发活力
我市始终把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主抓手,通过财税分成、职权下放、用地保障等政策支持,深入推动全市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引导鼓励各开发区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创优营商环境,激发转型活力。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各开发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在流程再造中创新服务模式和方法,在政策集成中提升“含金量”,全力打造“管家式服务”平台和机制,强化项目全口径调度、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和清单式管理。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在全省探索推行全程领办代办制,把行政审批部门设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将原来的行政审批“办事员”变成“代办员”,企业办事由“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也不用跑”,并创造了富兰地刀具项目从4月份建设厂房到7月份生产运行的“开发区速度”。
2020年,4个省级开发区(示范区)全部组建行政审批局(中心),按照“能授则授、应授尽授”原则,市县两级政府累计向开发区授权434项行政职权事项,“承诺制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管家式”服务在开发区全面推行。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行企业登记办证便利化“一个窗口”集中受理,走在全省前列。在营商“软”环境持续优化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硬实力”也在不断提升。2020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0亿元资金支持开发区建设,建设园区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等基建项目34个。全市各开发区和园区全面推进“标准厂房”“标准地”建设,全年建成69万平方米。4个开发区各出让1宗“标准地”,面积共计365亩,基本做到“生地”变“熟地”,实现“熟地等项目”“厂房等企业”,提高了土地供应效率,保障了项目尽快落地。
以项目集聚为牵引
推动园区特色发展提质升级
2020年7月,随着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挂牌成立,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市一国家级开发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目标,构建起“1+3+1”(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布局。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要求,各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了主导产业和发展定位。目前,我市开发区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光机电产业、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陶瓷产业、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煤层气产业、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文旅康养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做大“五大板块”,做强两个细分领域产业群,办好两个研究院的发展思路,谋篇布局、落子铿锵,目前已经成为全市增幅最大、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产业集群。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确立了以新能源电池、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为主和以生态环保装备、生物医药产业为辅的“两主两辅”细分产业方向,依托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金字招牌,积极推进台湾产业园建设。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大富陶瓷产业链项目和阳城·苏州产业园项目,进一步夯实陶瓷产业发展基础。同时,聚焦人工智能、集成建筑等高科技产业领域,为产品进军高端市场奠定坚实基础。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建设大健康产业园、煤层气产教融合综合实训基地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园为牵引,实行全产业链定向招商,培育壮大煤层气产业集群。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深度开发,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融合拳头产品。各开发区以项目建园区、以园区聚产业、以产业带集群,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充分挖掘和释放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园区提质升级,为全市转型发展集聚新动能、培育新优势。
以项目效益为导向
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3月22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全省开发区2021年第二期“三个一批”活动现场讲话指出,要着眼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五链”深度耦合。为我市开发区建设指明了“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实现全面提质增效的发展方向。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朝着效益算。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光机电产业搭建创新平台,在全省率先设立2个新型研发机构——晋城光机电产业研究院、富士康晋城智造谷,研究制定“光机电产业研究院改革创新12条”,推动“五链耦合”。目前,两个研究院已有7位院士领衔,30位博士加盟,形成研究院、院士工作站、技术转化平台、投资基金“1+3”组织运行模式和“研发—孵化—转化—产业化”的成果转化机制。光电器件省级实验室已经获批,400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组建,锑化物材料、碳纳米材料等全球技术领先的7个项目已入院孵化。2020年,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774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年均增长23.3%。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占“四上”企业收入比重三年增长45.6%。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量三年年均增长67.7%。全区土地开发利用率三年提升16个百分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排名全省国家级开发区第2位。
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全市1%的国土面积贡献了58%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1.6%的利用外资、93.6%的进出口总额、98%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与此同时,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建成了集双创、研发、孵化、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全省首家县级“智创城”。各开发区主动联系高新技术企业,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实力稳步增强。2020年,全市开发区高新企业数量已增加至31个,同比增长20%,开发区正逐渐成长为高新企业的孵化站和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