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 >

郭荷喜:方寸世界雕琢心灵

时间:2021-06-21 12:00:44 | 来源:山西日报

“篆刻”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其精髓在于“方寸之间见天地”。在篆刻家郭荷喜手中,一张张印屏、一本本印谱、一方方原石焕发着勃勃生机。学印三十余载,他曾涉猎于古玺、封泥、汉印等艺术,在其中寻找“印内”“印外”的元素与养分。

郭荷喜 ,1968年生 ,河南新乡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新乡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他曾参加“全国第一届篆刻展”“百年西泠 中国印大展”;其作品曾在《青少年书法》《青少年书法报》《书法博览》《中国篆刻》等报纸、杂志刊登。

郭荷喜篆刻作品

初涉篆刻 养成浓厚兴趣

“我一直是个平平凡凡的人,因为喜欢才走上篆刻这条路。”提及自己的学艺历程,郭荷喜归结为“兴趣”。1986年,正上高二的他在领居家接触到了书法和绘画。颇具天赋的他无师自通,作品也屡屡受到大家的夸赞。

“书画作品创作完成后需要盖上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我又去找邻居帮忙刻章,那时起我便对篆刻产生了兴趣。”他说,“当我有了自己的零用钱,第一时间就买了块石头开始练习刻印。”

198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篆刻大师王海的学习班进修。“这期间,我们新乡举办了一个篆刻作品展览,我的作品顺利入选,并成功展出。”对于郭荷喜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激励,也使得他之后的生活中,无论多忙碌,都没有放弃对这门艺术的钻研。

潜精研思 造就别样情怀

凭借多年的经验,郭荷喜摸索出,篆刻这门艺术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借鉴,只能从古人的作品中去大量临摹。“我喜欢临摹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师的作品,把古人的东西吃透了,才能发展自己的风格。”他意味深长地说,“中国印章和画儿一样,分写意和工笔,原先我工笔刻得很细,但现在朝写意方向发展了,作品更强调一种意境的生发。”

于郭荷喜而言,篆刻是一个爱好,更是一种情怀,虽只是方寸,但它像一片草原,能够任其思绪驰骋,小中见大。“刻划久了,会成为一种习惯,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习惯,随着经历慢慢丰富,将所见、所想、所思刻成这十方印,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表达。”对于篆刻,他有着一份特别的情感。

春风化雨 传承艺术经典

作为一门拥有三千年历史的艺术,篆刻到目前仍是一门小众艺术。但在郭荷喜看来,艺术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有多少人懂,艺术的高度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文化价值,在于参与者是否能把它的内涵,它的技法推进。

现在,很多篆刻爱好者慕名前来向他拜师学艺。而对于自己的学生,他都将自己多年来所学、所感倾囊相授。“每当学生通过篆刻走进大学的校门,我都感到十分自豪。”说这话时,郭荷喜言语中满是欣慰。

谈及篆刻艺术的未来,郭荷喜认为,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深入,大批的专业人才从院校里出来,凭借他们的传播,篆刻艺术肯定会有一个良性的大发展。“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弘扬,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篆刻,不要求每个人都喜欢,只要有心有灵犀的一批人,篆刻就能实现它的价值和传承。”说这话时,他言语中充满坚定。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