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娱乐 >

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来了,打不打?

时间:2021-10-27 08:00:49 | 来源:山西日报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接种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目前,我市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已开始。到底要不要打?需要注意什么?怎么打?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广大市民。近日,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科长张萍,就“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有关内容作详细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要打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

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当遇到新冠病毒后,这些抗体就会中和掉病毒,从而起到预防感染,尤其有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但随着接种疫苗时间的推移,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会逐淅下降,保护效果会减弱,这种情况下需要再加强接种1剂,刺激机体恢复到原来或者比原来更高的抗体水平,并维持更长时间,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问题二:接种完新冠病毒疫苗多久后可以打加强针?

答:根据相关研究和国家统一部署,对前期完成2针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或者接种1针次腺病毒载体疫苗的,间隔6个月后可以接种加强针。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对完成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和北京科兴公司的灭活疫苗接种6个月后的人群加强免疫接种。

问题三:除重点人群外,其他人群可否加强免疫?

答: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现阶段优先重点人群,可结合实际扩大加强免疫接种人群范围,兼顾普通人群,对其他符合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提供加强免疫接种服务。十类重点人群外的其他人群,如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疫苗接种条件,且已完成两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超过6个月,在充分告知和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开展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问题四:加强针的接种时间如何安排?

答:我市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已经开展加强针接种工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将在10月底前,为2021年4月30日(含)前已按程序完成接种两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人群,完成1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11月底前,为2021年5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已按程序完成接种两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人群,完成1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

问题五:加强针和之前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一样吗?

答:加强针是为了巩固和提高疫苗效果再次接种的疫苗。从疫苗本身来说,和第一剂、第二剂使用的疫苗是一样的。当前,我市可用于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依然是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的灭活疫苗。

问题六:如何选择疫苗?

答:加强免疫时,使用初始接种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其中,使用同一种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使用不同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二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二剂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一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问题七:加强针打几次?安全吗?

答:根据我国目前的政策,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强针打1次就可以。根据相关研究以及前期的接种数据,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强针是安全、有效的,它发生的不良反应没有超出既往针次出现不良反应的水平。加强针的安全度和之前使用的第一针和第二针安全性是一样的。

问题八:应对变异毒株,加强针是否更有效?

答: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最有效的途径,是防控疫情最重要的手段。目前,虽然新冠病毒发生变异,但接种疫苗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特别是能有效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快速升高,抗体水平有10倍至30倍的提升,持续时间还会更长,并且对德尔塔等变异株出现良好交叉中和作用。

问题九:没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还能继续接种吗?

答:高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是保证免疫效果、实现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我市各预防接种单位还将继续为群众提供接种服务,及时为适龄人群开展疫苗接种。接种过1剂次疫苗后,超过免疫程序间隔时间没有接种后续剂次疫苗的群众,要尽快接种,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才能达到免疫效果,产生保护性抗体。还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也可以接种。

问题十:接种加强针需要注意什么?

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需携带身份证、护照等相关证件,并做好个人防护。接种前要配合医生健康询问,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和既往疾病史,以及前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是否有不适等,让医生来决定本次是否可以接种。

问题十一:接种加强针收费吗?

答: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实施居民免费接种政策,疫苗和接种费用由医保基金负担,财政予以补助。

问题十二:如何预约接种加强针?

答:原则上,重点人群加强免疫工作由各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各单位对重点人群摸底统计、登记造册后,统一与属地接种单位预约,优先保障接种,力争实现应接尽接。其他符合条件的居民,可自行前往属地接种单位预约接种,按照知情自愿原则,努力做到愿接尽接。

记者 刘 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